“基金活水”浇灌“创新之花”
7月16日,在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测试部实验室,稳定性测试工程师李帅明(右)为客户讲解产品挂机稳定性操作方案。
本报记者吴莎莎文/图
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,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近年来,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(以下简称“省引导基金”)犹如活水,精准浇灌一朵朵“创新之花”,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助企业追“新”向“质”
“在研发的关键阶段,正是来自省引导基金的两笔共4500万元的天使投资,帮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。目前,企业已实现计算机屏幕内容图像人机交互协议解码技术产业化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”7月3日,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焱说。
聂焱告诉记者,在省引导基金助力下,2024年,公司获得陕西空天云海及陕西财投融商绿色材料2只子基金4500万元A+轮融资,以及其他投资机构跟投的5500万元、银行贷款6100万元,及时解决了企业产品量产、技术升级资金短缺问题。目前,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稳定,产品订单纷至沓来。
近年来,省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带动其他机构开展投贷联动,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科创企业;通过开展路演沙龙活动、政企咨询服务等方式,引导子基金将资金精准投给最具成长性和创新性的企业,推动子基金实现投资精准化与多元化,加速专精特新企业的孵化培育,助力科创企业从初具规模的瞪羚企业向行业领先的独角兽企业发展。
据统计,省引导基金子基金近5年已成功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瞪羚企业等明星项目175个。其中,省内明星项目99个、专精特新类项目139个。截至目前,省引导基金子基金投资的5家公司已经上市,省内近80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独角兽以及瞪羚企业等称号。
让更多优质企业落户陕西
“千帆企航基金为陕西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。”7月10日,千帆企航基金管理人、农银资本科技创新投资团队负责人说,2023年,省引导基金通过千帆企航基金向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上海本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0.5亿元,并成功招引其落地西咸新区。
该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,上海本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深耕电子级粘合剂领域,与陕西高端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,研发生产的芯片电子胶、模组电子胶、LED电子胶等产品不仅填补了陕西产业链关键环节,还为陕西本土芯片企业提供稳定供应链支撑。
据了解,上海本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区域总部项目总投资5亿元,建成后将完善西咸新区高端制造产业链,提升当地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近年来,省引导基金积极倡导子基金按照“投行思维”与“招投联动”策略,联合省外具有产业背景的知名机构,共同设立产业基金,并鼓励引导管理人将省外优质企业招引落户到陕西。省引导基金已联合延安市、商洛市和黄陵县、彬州市等地政府分别围绕苹果、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精细化工等区域优势产业,合作设立了多只招商引资属性显著的子基金。
目前,省引导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招商引资项目10个,总投资金额3.77亿元,已落地项目覆盖新能源乘用车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、医药医疗装备、航空等多个高成长性行业。
促资源求“合”聚“变”
“今年3月,陕西科技创新投资联盟召开专场推介会,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,进行一对一解答和对接,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。参加这次会议,我们受益匪浅。”7月11日,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玉萍说。
据了解,陕西科技创新投资联盟是2024年由省引导基金联合多家投资机构、金融机构、高校院所及产业链重点企业共同发起的。该联盟旨在通过建立周、月、季、年常态化交流机制,开展政策咨询、项目对接等服务,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。
“未来,联盟将进一步深化合作,拓展资源整合的广度与深度,吸引更多优质资本投向科创领域,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全面、高效、专业的金融服务。”陕西科技创新投资联盟相关负责人说。
陕西科技创新投资联盟的成立,是陕西探索特色“金融+科创+产业”模式,打造“热带雨林”式创新生态的体现。近年来,省引导基金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加强与投资机构、行业协会等沟通,积极链接头部资源。
为促进资源整合,省引导基金还主动联合省级部门、投资机构、高校院所等,走进地市、园区、企业,搭建资本和产业高效对接的桥梁。2024年以来,省引导基金与15只子基金签约,总规模127亿元,与1只国家级基金签约,为74家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,促成多家机构对23个项目投资8.3亿元。
【责任编辑:王琦】
(原标题:“基金活水”浇灌“创新之花”)

